(相关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一周,对于沈阳市浑南区第一小学河畔校区的同学们来说,是充实有趣的一周。因为除了每周一次的常规博物馆课程,浑南一校把每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所在的一周,定为学校的博物馆课程展示周。
一周的时间里,全体师生以及家长共同成为博物馆课程周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学校围绕科技、文化、自然、艺术、非遗等,把二十四个班级变成二十四个博物馆,每个博物馆都有几十个项目的深度研学。种子博物馆、民族文化博物馆、昆虫博物馆、航天博物馆、玩具博物馆、纸文化博物馆……老师和同学们成为了博物馆的创造者和讲解员,而家长则变身为游客,参观展品、细听讲解。
当学校变成博物馆的乐园,老师和孩子们沉浸其中,一起探究班级博物馆话题,提出充满奇思妙想的问题,再围绕问题开展生动有趣的探索和研究。“为什么青花瓷的花纹那么美?”“为什么我们能把航天员送上太空?”“昆虫的翅膀有多美丽?”“为什么说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无论是班级自主研学分享、深度探究,还是“小蝴蝶博览会易货义卖”、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都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浑南一校从2017年开始开展博物馆课程,将“1+2+6+N”课程体系中的“6”场馆课程和“N”校本课程进行巧妙融合,借助区域场馆课程资源,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之博物馆课程赋予了新样态。老师带领孩子们推倒学科间的壁垒,将各学科知识巧妙融为一体,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帮助孩子们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