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李晓东
漆应得先生的散文集《一路经行处》即将付梓,嘱余作序,应得先生既是卓有成就的报人,又以相当精力投注于散文体裁的创作,且一路行走一路歌,将出差、交流、采访、旅游等所见所闻,以短章形式记录下来,积少成多,不仅沉淀了人生之吉光片羽,而且显示出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力与对于文学的志趣。
作品共成四辑,主题分别为“城市”“山水”“怀古”“自思”四类,又可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状物,下篇思人,构成相反相成的两面,每篇里,又各成相反相成之关系。一方面,当然见出作者的匠心巧思,更深层次,却是对于事物辩证关系的深切把握与哲理思想,文学与哲思相辅相成。
文集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到了洒满热带阳光的美丽的孔雀之城西双版纳。以前人们形容边疆地区,最常用的一个词是“遥远”。不久前参加12位云南大理散文作家的研讨会,我说,现代交通工具高度发达,大理飞北京只三个小时,空间的距离事实上已不构成障碍,孙悟空的筋斗云,每个人都可以翻。最重要的,还是内心对于美的向往。作者一路径行,走过西双版纳、桂林、柳州、黔西南、襄阳、塔城、西塘、敦煌等,足迹踏过西南、中南、西北、华东等,记下了傣族家宴的丰盛与真诚、描绘了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并随走随拍,“有图有真相”,记录下美丽丰富的生活场景。侗族建筑的典型代表风雨桥和木楼,也收入作者笔下。广西有民谣,“高山苗、半山瑶、汉壮住平地、侗族在山溪”,建筑风格与民情风俗,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并成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以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呈现出新时代多民族大家庭的幸福美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圣杜甫流寓秦州,写下“秦州杂诗”117首,家国之志、故园之思,尽出笔端,此名句即出天水焉。天水秦州,是杜甫的异乡,却是作者的家乡。几年前我在天水挂职工作时,在招商会上讲过一句话,走过千山万水,最美还是天水,当然有推介的成分,但也真实如此。作为地道天水人的漆应得兄,爱天水之心自不言而喻。书中照片殊多,然开卷押题者,即是天水耤河风情线。在《天水的“诗意”》一文中,作者道“遍地甘泉水,石门映月光,春来桃花灿,秋到果飘香,花雨洒丝路,处处是画廊,人杰地灵,幸福日月长。这就是羲皇故里,这就是诗意天水,也是每个人心中诗的故乡”。此文不长,却系统梳理了古今天水人文底蕴与诗意精神,而《一路经行处》的出版,为这方文脉增添了新的内容。
情景相依、睹物思人,履痕处处,尽显故人之思。“有所思”者,乃古圣先贤,文化星斗。“访古怀人”一辑,追念伏羲、王羲之、柳宗元、苏东坡、李清照等,以实地探访为径,人物事迹为纬,立体绣绘出人物的兴象风神。
漆应得有十多年在煤矿企业工作的经历,他很早就出版过主写矿山的散文集。《一路经行处》中,写煤矿的文章不多,一篇《嬗变的绿色煤城》,写了西部煤城的变化。一篇以回忆的方式写了《我的矿山》,表达了对矿山的炽热情感。在《我的矿山》中,写了他在煤矿子弟中学和职业学校任教时与矿山子弟的相处,写了第一次下井的感受,写了面对企业困境时,作为企业政工干部的他,用手中的笔为企业鼓与呼。我家三代人在煤矿工作,我是地道的矿山“老子弟”,曾在煤矿子弟学校读书,在矿山长大,也见证了矿山在改革开放大潮下的变化,我写了煤矿系列的散文,在天水挂职时,我们曾经交流过。读漆应得写矿山的文章,倍感亲切。
“遇见自己”是诗化的语言,可以是在旅游中,其实是在心灵里,漆应得在这样一个专辑中,把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思考的一些文章放在其中,看似复杂,但也能和全书的主题融为一体。在心灵的原野之上,可以信马由缰,不论写“心头闲事”,还是写人生的“选择”、生命的笔记、人生系列随笔,或叙或议,真诚见于笔端。思想的游历是更高层次的,他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以及志趣和追求。
(作者系:散文作家、评论家、文学博士,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