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李文瑶 于惠旗
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节点,处于三伏天的中伏,人们还会感受到炎热。暑热一时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早晚却比较凉爽,在这个忽冷忽热的时节,人体容易频发“阴暑”。今天,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文瑶主治中医师跟大家聊聊如何顺应节气调养身体。
(资料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立秋暑未消,谨防秋老虎
古人认为阳暑由酷热造成,暑热伤人,耗气伤津,容易出现中暑,表现为发热、出虚汗、头昏、浑身困重甚至昏厥等。而阴暑是“避暑乘凉得之”,由于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下降,人体皮肤腠理开合频繁,此时贪图寒凉,一热一凉之间会让虚邪贼风有机可乘,加大“伤阴暑”的可能,主要表现为乏力、腹痛腹泻、全身酸痛、恶心、高热等。立秋后人体要避免过度贪凉引起阴暑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此外,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还需侧重固护脾胃,补气健脾祛湿,避免饮食生冷寒凉、肥甘厚腻,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立秋养生两大原则
立秋时节养生以养、收为原则。此时阴阳转换,冷热交替,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会出现阳消阴长的现象。立秋时节养生之道,应由夏季的“夏长”转化为秋季的“秋收”,避免阳气散失,为“冬藏”做准备。而秋冬重在养阴,秋天也要把保养体内阴气作为首要任务,秋季对应人体脏腑为肺,中医认为肺主管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和代谢,肺气虚则易产生疾病,此时节需注重养阴润肺。
起居养生指南
1、注意穿衣盖被,适当增减衣物。
2、坚持锻炼,增强心肺功能,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气功、慢跑、散步等和缓的运动,避免阴津阳气的耗伤。
八段锦,西湖区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3、早睡以顺应秋季阴精的收藏之象,早起以顺应秋季阳气舒展,肺气得以宣发肃降,以增强抵抗力。
4、经常用淡盐水和清水漱漱口,多饮水,以防秋燥;少吹空调,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通畅、清新,不要在室内吸烟,防止呼吸系统疾病。
5、保持内心平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包容平和为原则。
饮食指导
立秋时节饮食应以滋阴润肺,补气生津,多酸少辛为原则。
酸味主收涩,有助于阳气收敛、沉降,中医讲“酸甘化阴”,也顺应秋冬养阴的原则,可进食乌梅、桑葚、山楂等。饮食应清补,可进食鱼腥草鸡汤、鱼腥草炖雪梨、白萝卜排骨汤、白萝卜蜂蜜饮、芦根竹沥粥、虫草花乌鸡汤、芡实银耳莲子粥、莲藕山药粥等,切记大量进食生冷瓜果,易导致脾阳受损。
立秋养生穴位
膀胱经是十二正经中阳气最足的经络,有人体“小太阳”之称,五脏六腑在它的浇灌下才能正常运行,保持健康。
刮痧,西湖区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膀胱经堵塞会出现肩背酸痛、颈项不舒、腰背酸胀、尿频尿多等。背部膀胱经刮痧疗法可有效清热祛湿:在背部两侧膀胱经涂抹润肤油或精油,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刮拭,重复5-8遍至出痧。刮痧时空调风扇不可直接对吹刮痧部位,刮痧后最好饮一杯温水,忌饮食生冷、洗凉水澡。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在前一次痧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痧。另外,也可每天坚持按摩足三里、阴陵泉、丰隆、脾俞等穴位,健脾祛湿。
“转载请注明出处”